比亚迪放大招!友商谁急了?
可以预见到的是,2025年车圈大佬们的口水战,还会愈演愈烈。
2月10日比亚迪投下“全民智驾时代”的核弹之后,果不其然在行业内引起了激烈反响。
很快,长城汽车就以董事长魏建军为首,发表了己方看法,“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真正的智驾,关乎到每一个用户和家庭的出行体验和安全。”
长城汽车赵永坡随后跟上,认为“说给用户听、不如拿给用户用”,顺手还给即将上市的二代枭龙MAX打了个广告:
但吃瓜群众最热衷于讨论的,还是余承东的反应。
2月11日一早,余承东就开启了大嘴模式,称“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
而且余承东也似乎在朋友圈再次强调:“把成本做低,让基础智驾普及,值得表扬、可喜可贺但混淆概念,把基础智驾说成高阶智驾,是不合适的”
两次发言是句句没提比亚迪,又句句没离比亚迪。于是乎有网友做起了阅读理解,并且猜测道:老余你急了!
01. 真急假急?
从产品角度分析,比亚迪所谓的未来全系车型将标配“高阶智驾”,对行业影响最大的其实是搭载天神之眼C的入门级车型。
不到10万块的车,就能有高快NOA、智能泊车、主动安全等智驾功能,堪称是对行业的一次降维打击。
而目前搭载华为智驾的产品,主流价位区间在30~50万元,一直以来致力于塑造的形象,就是那四个大字——
一个不严谨的比方,华为智驾的主力消费人群要的是轻松、好用、无接管,有点像是找个AI司机帮自己开车;
而比亚迪开创的“全民智驾时代”,主要针对的其实是那些没有智驾的老旧燃油车。
这两类群体的重合度非常低,几乎影响不到问界、智界等品牌的销量。
所以并不是比亚迪抢了鸿蒙智行的市场,而是在争夺“高阶智驾”这个概念的定义权!
众所周知,只有L4才是真正的无人驾驶(车企担责),L3是人机共驾(根据情况担责)。现在市面上99.99%的车型,都是L2智能辅助驾驶,出了事故需要车主担责。
想进一步了解的小伙伴,戳这篇:马斯克放话年内实现L5自动驾驶?大佬总说的L0-L5都是什么意思?
而那些技术实力走在行业前列,体验更安全更丝滑的智能辅助驾驶,为了和某些不够智能的同行区分开来,就宣称自己是高阶智驾:高级的智能辅助驾驶。
(它们之前在宣传阶段的名字是L2+,或是L2.9,L2.99……)
车企不得不在宣发上大做文章的原因,本质上是智驾和车上的其他配置有所不同——
续航多少,电耗高低,有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座椅用没用真皮、加热通风是靠背还是靠垫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
大家只要坐上车,甚至只在网上看个配置表,就能大概分个高低。
但看不见摸不着、就算试驾都很难试出谁更NB的智驾,大家不可能凭借车企几页PPT、或是几段宣传视频,就贸然下单。
但车企要想提供舒适安全的智驾体验,必然要养更大规模的团队、研发更高级的算法,甚至还要搭建自己的算力平台和服务器……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成本!
正因如此,比亚迪“掀桌”般的技术下放,才让友商默契地一同下场开怼。
02. 该急的是......
不过打嘴仗归打嘴仗。比亚迪再“不讲武德”,既然出了招,友商想办法也得跟上。
事实上,2月17日央视节目里,华为车BU CEO靳玉志已经直白地揭示出了比亚迪催化出的行业现状:
未来智驾发展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普及化,更多车型将搭载智驾功能,推动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
二是智能化,向L3/L4级无人驾驶演进,提升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华为、小鹏等车企,甚至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显然选择了第二条路,也就是要么从L2到L3再到L4,要么一步到位直接L4无人驾驶;
比亚迪和天神之眼,则是选择了第一条路,不管L4,只走L2的科技平权群众路线。
攻势,也是肉眼可见的凶猛——
凭借在销量上的巨大体量,比亚迪试图争夺智驾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正如比亚迪通过“电比油低”的定价,去树立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一样。
有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市场城市NOA功能的渗透率仍不足5%。所谓高阶智驾,依旧是少部分人才能体验到的前沿科技。
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亲身体验过高阶智驾。甚至退一步讲,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压根没有尝试过智驾,尤其是车辆功能并不丰富的燃油车用户。
在社长看来,什么是真正的高阶智驾的争议都可以暂且搁置。只有让大家先认识到智驾方便好用,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从年初的进度来看,国内市场配备高阶智驾功能的车型,售价的下限大概在15万左右,刚好卡在了主流家用车的前后门槛上。
考虑到同价位区间如果不选智驾,就能获得空间、动力、续航这些更实际的体验,很多人是不愿意为“可有可无”的智驾功能额外付费的。
标配了固然不错,但如果没有,也不会加钱选装或是直接上高配。
眼下的比亚迪,相当于给了大家一个选项:只要加3000块钱就能拥有智驾,而且绝大多数车型的3000块由比亚迪来出!相当于用户不花钱开智驾!
所以真正应该恐慌的,并不是那些早有技术储备的自主品牌,而是那些“老旧燃油车”、尤其是售价8-15万的“老旧燃油车”:
价格战才刚跟上,一口气还没缓过来,比亚迪又出了张智驾牌。自己自研来不及,找供应商买又要实打实地掏利润……这仗,根本没法打啊!
03. 打到科技平权!
没错,如果放到最近两三年的维度来看,比亚迪今年还是在延续价格战的打法。智驾不过是增配降价、或者增配不涨价的那项新配置之一。
与此同时,友商们也没闲着——
小鹏5月会交付配备XNGP的顶配MONA M03顶配,15万以内的零跑B10会提供激光雷达、支持无图城市NOA,宝骏享境会搭载灵眸智驾3.0。
就连东风日产N7这样一台合资车,都配上了从停车场到高速路的全程领航功能……
根据网传消息,华为似乎也在准备四季度上市的“第五界”,价格区间将在15-25万元。
如果一切属实,那么和上汽合作的尚界,将会成为最入门的鸿蒙智行车型。
肉眼可见地,今年的小鹏XNGP、华为乾崑智驾、大疆灵眸智驾、Momenta的端到端智驾还是其他,都会与比亚迪天神之眼C在同一价位里短兵相接。
而无论是车企自研、还是集采自供应商的解决方案,不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系统成本,推测下来只会在3000-1万元之间。
只需花费一台车5%左右的价格,就能提升整车的主动安全性和用车体验!
有了这种成本优势,智驾必然会在新车上普及,这才有了2025年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
写在最后
一个事实是,7万多块的小海鸥能够配上智驾,并不意味着我们很快就能大踏步进入L4无人驾驶时代。
考虑到功能边界、接管次数、安全性能等体验上的不同,“能用”、“好用”跟“非常好用”的L2智驾中间,也有着巨大的成本差距和技术鸿沟。
想要把非常好用的L2打成白菜价,还需要行业共同努力;无人驾驶到来,更需要车企敢于担责的技术自信,以及法律法规的支持完善。
至于L4无人驾驶现在发展成什么样了,去年火爆全网的萝卜快跑还有今年初彻底夭折的通用Cruise都告诉我们,无人驾驶的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想进一步了解的小伙伴,可以戳这两篇:
《我跑滴滴的机会也没了?到底是谁在抢老司机的饭碗!》
《新年第一烧!惹众怒的无人车,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对现阶段的汽车市场而言,智驾普及有点像是当年自动挡逐步取代手动挡——
虽然它的换挡时机可能没有老司机那么准确,但它确实能减轻不少负担,让驾驶不再变成“痛苦的从A到B”,而是能够身心放松地享受开车的过程。
本文导航
- 第1页:比亚迪放大招!友商谁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