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师:车企的社会责任和操守要能"闻得着"
今年一、二月份“灰霾”肆虐,覆盖到东北、华北、华东到中南诸省,人们无处遁隐,只能“乌烟瘴气”笼罩之下同呼吸、供命运。中国正在为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付出巨额的环境代价,还得重复发达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前所遭受的环境“二茬罪”。汽车尾气排放虽不是灰霾的元凶,但也贡献了约20%的污染源,车里车外的人们都得承受环境污染的威胁,这点人们都感同身受。除大气污染之外,室内和车内的空气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政府部门、环保机构和社会人群的关注。
汽车排气管导致的尾气排放问题在国际上受到各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关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各项法规臻于完善。对于车内小气候环境问题的关注仍是一个新课题。随着中国新车销售量连续几年稳居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过亿辆,车内空气环境问题涉及到上亿人群,就不是件可漠视的小事。为此在2012年,国家环保部和标准委发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并于去年3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大气环保没有隔出的“单间”
我国已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但对车内空气环境的环保法规存在空白。令人遗憾的是这部《指南》在现阶段只是向行业和企业推荐的测试技术标准,对车企和后市场服务企业没有任何约束力,按照环保部科技司标准处官员介绍,希望引导汽车企业和汽车装饰企业能够更加关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对于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车企,应该能达到引导的目的;而对于唯利是图或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车企来说,无疑会鸡同鸭讲;对于绝大部分从事车内装饰的小企业来说更是对牛弹琴。如果不尽快根据《指南》出台对应的强制性技术法规,那么随着每年汽车保有量巨增,无数的驾驶者和乘客都要继续蒙受着有害物质挥发性大的原装和后装内饰对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的损害。
环保部有关官员最近在行业会议上谈到该部正在拟定相关配套政策,将来达到《指南》标准的车辆能够优先进入到政府的采购清单。这种决策思路是应受到公众质疑的。因为实施环保标准的宗旨是“以人为本”,这个“人”的定义涵盖本国全体国民和出口产品消费国的国民,沃尔沃汽车提提倡的“以人为尊”也是指它的品牌产品的所有消费者,环保政策的决策者何以能够“以官为本”或“以官为尊”?政府公车采购量对于年销量仅为很少的份额比例,任何环保政策出发点绝不可能以少数人的利益为本,以“官车”和“公车”的环保优先是管理部门的认识偏差或政策误导。
车企要立“牌坊”必先“洁身自好”
汽车行业和大部分车企至今为止对涉及到车内空气质量的话题尽量退避三舍,因为业内都明白,要极大改善车内空气质量,车企就得从配套部件与材质上选用环保效果好的供应商,这势必要增加车辆的综合制造成本和引入更先进和成本更高的改进技术。在自主品牌普遍面临着消费市场严峻的价格竞争和品牌溢价能力弱的情形下,让车企主动和自愿去增加改善环保带来的成本是相当困难和难以为续的,企业处于“利己与利他”之间摇摆困境。这种涉及到公众健康利益的大事在光靠市场因素不能调整的情况下,只能靠政策和法规去调整。一旦实施严格的车内空气环保法规后,所有的车企产品的制造成本都有一定的叠加,车企或者从总成本中自行消化,或者通过增加的成本向消费者转移,汽车的安全和环保性能提升必然带来购买成本的上升。消费者也必须承受这种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车企不能出于成本竞争压力的借口向消费者提供不安全和不环保的产品。
攘“外”必先安“内”
车企尤其具有高档品牌的都有各自与生俱来的的秉性,有的追求卓越的性能,有的热衷一鸣惊人的设计造型,有的讲究豪华特性的细微末节,有的偏执于对安全与环保的自我苛求。这些都构成汽车品牌的丰富个性和各自不同的市场卖点。有必要拿对安全和环保理念有着“过分”执着甚至“偏执”的沃尔沃汽车说事儿,沃尔沃汽车在规模和综合实力上与国际大牌们相比算是小牌,但在安全与环保领域却一直是同行中的大牌,这与企业的历史起源和本身的核心价值观有关。当汽车还处于“物理”卖点阶段,沃尔沃汽车就以安全技术领先一步,并作为产品的最大卖点;当随着环保压力不断增大,“物理”解决不了“以人为本”的诸多问题时,“化学”解决之道被日益提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汽车行业管不了整个大气治理,但可尽量做到“洁身自好”,管住汽车尾气的排放不断降低,这点上因各国早有共识,都有严格的尾气排放法规,企业都得及格上位才能在市场生存。随着汽车使用车对健康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原先涉及到汽车产品的“次要”问题开始上升到消费者的关注点。这就是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分解这些问题,可看出一部分是由于制造商本身的原因所致,另一部分是外部气候环境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必须内外兼治,双管齐下。
学习“雷锋”好榜样
汽车产品不能选择谁应适合充当它的用户,确实有一部分比例的人群具有过敏体质和哮喘病,对外部许多过敏源“感冒”,沃尔沃汽车所搞的室内空气质量系统(IAQS)就是要在车内环境中尽量保护驾乘员的健康舒适,IAQS中的过滤器因装有活性炭,能够过滤掉进入空气中的微粒和花粉,并中和有害气体和难闻气味。另外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空气中诸如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这些都是柴、汽油机尾气的主要成分。另外,进入车内的空气中大多含有交通和工业污染产生的废气微粒、地面臭氧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这类物质有可能刺激并损害到乘车人员的呼吸道和肺部。如果外部特定区域污染程度过高,IAQS将指令进气口自动关闭,车内空气进行再循环,暂防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这些虽不在环保法规覆盖范围,只是沃尔沃汽车奉行“以人为尊”理念的体现而已。
由于汽车制造中的选材问题(背后实质是成本和利己问题),有些环保质量不高的塑料内饰件,会不断释放对人健康不利的溶剂、添加剂和单体的气体物质,易造成人感到头痛,眼睛、鼻子或喉咙都有可能感到不适。为此沃尔沃汽车特别组织八位“人鼻”专家小组,做消费者的“替身”对新车做大量的各种气味测试和评估,以此为据反向控制自己内部源头的研发环节和外部合作供应商的选材水准。最终目标要让新的沃尔沃汽车用户感觉到产品闻起来就象沃尔沃车,而不是别的品牌产品。
由于汽车造型处于美观效应会在许多部位(如钥匙、门把手和安全带扣等)采用含镍饰件,会对有接触性过敏症的人群造成不适,为此沃尔沃汽车主动申请实施2001年欧盟有关长期与皮肤接触物品的含镍标准,降低“镍泄漏”。据统计大约2-3%比例的人口患有“六价铬”过敏症,这主要是由于鞣制皮革过程中使用了铬。含铬皮革常见于皮鞋、手套和手表表带。尽管鞣制工艺可以使皮革坚固耐用, 沃尔沃汽车目前使用的所有皮革都尽量使用以天然植物为基础的物质进行鞣制。1998年,沃尔沃汽车开始执行ÖkoTex100纺织品的综合性标准。
沃尔沃汽车在产品研发方面,制定了“清洁驾驶舱,新车无异味”科研理念,包含了外部空气进入、内饰排放、内饰纺织品认证、接触性过敏源和有害气体五大组成部分。基于这一理念,沃尔沃汽车专门研发了全球领先的车内空气质量系统(IAQS)和车内电子气候控制系统(ECC),大大降低了道路灰尘、燃油烟尘、花粉颗粒物等物质进入车内的机率,且最大化的控制了车内二氧化氮(NO2)、氢氧化物(HC)和臭氧(O3)的浓度。
沃尔沃汽车所奉行的高于环保标准的主动改善行动,甚至在未设立行业乃至政府标准前创用自己企业标准来推动标准的进步,都是来自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驱动,而不是受到短期逐利的驱使。故不久前李书福董事长对笔者笑称:沃尔沃汽车的工程师们只想着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却为企业利益着想。但这种执着为某种理念偏执,不惜放弃企业的眼前利益,虽然在某个时期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很难很快从市场上获得短期回报;但随着消费者对环境关切度的增高、生存价值观的演化和对生命健康意义的重新认识,沃尔沃汽车所固执追求的这套哲理会更多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
在两个月前由中国22城市消费维权单位联合权威发布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中,在由22城市消费者主动送检的25个汽车品牌43款新车中,沃尔沃S60凭借优异的车内空气质量综合表现排名居首,成为豪华品牌中的唯一五星评级产品。在8种常见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指标中,沃尔沃S60甲醛浓度值仅有0.014 mg/m³,为所有被检车型中浓度最低。因此李书福董事长有底气对外倡议尽快把《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转成国家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
大牌车企应不为趋利做环保的“变色龙”
在中国汽车市场,即便是国际性高档车品牌,在引进国产后也越来越面临着同行之间降低制造成本的市场压力。由于中国有关汽车技术法规的不完善,客观上有机会让一些在发达国家严格守法的国际品牌车企会在国产汽车的技术标准尤其在环保标准上发生理念与利益之间摇摆,甚至向低标准的国内同行看齐,减弱其在本国和发达国家市场一直奉行的良好理念。这种逐利为上的“随波逐流” 的所谓“本地化”现象,也是我们所不愿乐见了,尤其以高档品牌为主的国际大牌应该更好地坚持原本奉行的国际行业道德操守,更多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环保理念,影响和推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升级和消费意识的提升,应该引导相对落后的同行“学好”,而不是“同流合污”跟着后进的同行“学坏”,自甘当标准的“变色龙”。当然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把中国汽车行业标准彻底与国际最先进的水平看齐。
汽车使用车和消费者的观念也得与时俱进,从偏好造型美观、配置丰富、功能齐全、性能可靠的初级阶段,转向重视汽车全方位安全概念的中级阶段,最后达到对汽车全方位环保指标的自然追求。
汽车排气管导致的尾气排放问题在国际上受到各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关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各项法规臻于完善。对于车内小气候环境问题的关注仍是一个新课题。随着中国新车销售量连续几年稳居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过亿辆,车内空气环境问题涉及到上亿人群,就不是件可漠视的小事。为此在2012年,国家环保部和标准委发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并于去年3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大气环保没有隔出的“单间”
我国已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但对车内空气环境的环保法规存在空白。令人遗憾的是这部《指南》在现阶段只是向行业和企业推荐的测试技术标准,对车企和后市场服务企业没有任何约束力,按照环保部科技司标准处官员介绍,希望引导汽车企业和汽车装饰企业能够更加关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对于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车企,应该能达到引导的目的;而对于唯利是图或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车企来说,无疑会鸡同鸭讲;对于绝大部分从事车内装饰的小企业来说更是对牛弹琴。如果不尽快根据《指南》出台对应的强制性技术法规,那么随着每年汽车保有量巨增,无数的驾驶者和乘客都要继续蒙受着有害物质挥发性大的原装和后装内饰对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的损害。
环保部有关官员最近在行业会议上谈到该部正在拟定相关配套政策,将来达到《指南》标准的车辆能够优先进入到政府的采购清单。这种决策思路是应受到公众质疑的。因为实施环保标准的宗旨是“以人为本”,这个“人”的定义涵盖本国全体国民和出口产品消费国的国民,沃尔沃汽车提提倡的“以人为尊”也是指它的品牌产品的所有消费者,环保政策的决策者何以能够“以官为本”或“以官为尊”?政府公车采购量对于年销量仅为很少的份额比例,任何环保政策出发点绝不可能以少数人的利益为本,以“官车”和“公车”的环保优先是管理部门的认识偏差或政策误导。
车企要立“牌坊”必先“洁身自好”
汽车行业和大部分车企至今为止对涉及到车内空气质量的话题尽量退避三舍,因为业内都明白,要极大改善车内空气质量,车企就得从配套部件与材质上选用环保效果好的供应商,这势必要增加车辆的综合制造成本和引入更先进和成本更高的改进技术。在自主品牌普遍面临着消费市场严峻的价格竞争和品牌溢价能力弱的情形下,让车企主动和自愿去增加改善环保带来的成本是相当困难和难以为续的,企业处于“利己与利他”之间摇摆困境。这种涉及到公众健康利益的大事在光靠市场因素不能调整的情况下,只能靠政策和法规去调整。一旦实施严格的车内空气环保法规后,所有的车企产品的制造成本都有一定的叠加,车企或者从总成本中自行消化,或者通过增加的成本向消费者转移,汽车的安全和环保性能提升必然带来购买成本的上升。消费者也必须承受这种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车企不能出于成本竞争压力的借口向消费者提供不安全和不环保的产品。
攘“外”必先安“内”
车企尤其具有高档品牌的都有各自与生俱来的的秉性,有的追求卓越的性能,有的热衷一鸣惊人的设计造型,有的讲究豪华特性的细微末节,有的偏执于对安全与环保的自我苛求。这些都构成汽车品牌的丰富个性和各自不同的市场卖点。有必要拿对安全和环保理念有着“过分”执着甚至“偏执”的沃尔沃汽车说事儿,沃尔沃汽车在规模和综合实力上与国际大牌们相比算是小牌,但在安全与环保领域却一直是同行中的大牌,这与企业的历史起源和本身的核心价值观有关。当汽车还处于“物理”卖点阶段,沃尔沃汽车就以安全技术领先一步,并作为产品的最大卖点;当随着环保压力不断增大,“物理”解决不了“以人为本”的诸多问题时,“化学”解决之道被日益提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汽车行业管不了整个大气治理,但可尽量做到“洁身自好”,管住汽车尾气的排放不断降低,这点上因各国早有共识,都有严格的尾气排放法规,企业都得及格上位才能在市场生存。随着汽车使用车对健康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原先涉及到汽车产品的“次要”问题开始上升到消费者的关注点。这就是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分解这些问题,可看出一部分是由于制造商本身的原因所致,另一部分是外部气候环境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必须内外兼治,双管齐下。
学习“雷锋”好榜样
汽车产品不能选择谁应适合充当它的用户,确实有一部分比例的人群具有过敏体质和哮喘病,对外部许多过敏源“感冒”,沃尔沃汽车所搞的室内空气质量系统(IAQS)就是要在车内环境中尽量保护驾乘员的健康舒适,IAQS中的过滤器因装有活性炭,能够过滤掉进入空气中的微粒和花粉,并中和有害气体和难闻气味。另外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空气中诸如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这些都是柴、汽油机尾气的主要成分。另外,进入车内的空气中大多含有交通和工业污染产生的废气微粒、地面臭氧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这类物质有可能刺激并损害到乘车人员的呼吸道和肺部。如果外部特定区域污染程度过高,IAQS将指令进气口自动关闭,车内空气进行再循环,暂防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这些虽不在环保法规覆盖范围,只是沃尔沃汽车奉行“以人为尊”理念的体现而已。
由于汽车制造中的选材问题(背后实质是成本和利己问题),有些环保质量不高的塑料内饰件,会不断释放对人健康不利的溶剂、添加剂和单体的气体物质,易造成人感到头痛,眼睛、鼻子或喉咙都有可能感到不适。为此沃尔沃汽车特别组织八位“人鼻”专家小组,做消费者的“替身”对新车做大量的各种气味测试和评估,以此为据反向控制自己内部源头的研发环节和外部合作供应商的选材水准。最终目标要让新的沃尔沃汽车用户感觉到产品闻起来就象沃尔沃车,而不是别的品牌产品。
由于汽车造型处于美观效应会在许多部位(如钥匙、门把手和安全带扣等)采用含镍饰件,会对有接触性过敏症的人群造成不适,为此沃尔沃汽车主动申请实施2001年欧盟有关长期与皮肤接触物品的含镍标准,降低“镍泄漏”。据统计大约2-3%比例的人口患有“六价铬”过敏症,这主要是由于鞣制皮革过程中使用了铬。含铬皮革常见于皮鞋、手套和手表表带。尽管鞣制工艺可以使皮革坚固耐用, 沃尔沃汽车目前使用的所有皮革都尽量使用以天然植物为基础的物质进行鞣制。1998年,沃尔沃汽车开始执行ÖkoTex100纺织品的综合性标准。
沃尔沃汽车在产品研发方面,制定了“清洁驾驶舱,新车无异味”科研理念,包含了外部空气进入、内饰排放、内饰纺织品认证、接触性过敏源和有害气体五大组成部分。基于这一理念,沃尔沃汽车专门研发了全球领先的车内空气质量系统(IAQS)和车内电子气候控制系统(ECC),大大降低了道路灰尘、燃油烟尘、花粉颗粒物等物质进入车内的机率,且最大化的控制了车内二氧化氮(NO2)、氢氧化物(HC)和臭氧(O3)的浓度。
沃尔沃汽车所奉行的高于环保标准的主动改善行动,甚至在未设立行业乃至政府标准前创用自己企业标准来推动标准的进步,都是来自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驱动,而不是受到短期逐利的驱使。故不久前李书福董事长对笔者笑称:沃尔沃汽车的工程师们只想着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却为企业利益着想。但这种执着为某种理念偏执,不惜放弃企业的眼前利益,虽然在某个时期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很难很快从市场上获得短期回报;但随着消费者对环境关切度的增高、生存价值观的演化和对生命健康意义的重新认识,沃尔沃汽车所固执追求的这套哲理会更多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
在两个月前由中国22城市消费维权单位联合权威发布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中,在由22城市消费者主动送检的25个汽车品牌43款新车中,沃尔沃S60凭借优异的车内空气质量综合表现排名居首,成为豪华品牌中的唯一五星评级产品。在8种常见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指标中,沃尔沃S60甲醛浓度值仅有0.014 mg/m³,为所有被检车型中浓度最低。因此李书福董事长有底气对外倡议尽快把《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转成国家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
大牌车企应不为趋利做环保的“变色龙”
在中国汽车市场,即便是国际性高档车品牌,在引进国产后也越来越面临着同行之间降低制造成本的市场压力。由于中国有关汽车技术法规的不完善,客观上有机会让一些在发达国家严格守法的国际品牌车企会在国产汽车的技术标准尤其在环保标准上发生理念与利益之间摇摆,甚至向低标准的国内同行看齐,减弱其在本国和发达国家市场一直奉行的良好理念。这种逐利为上的“随波逐流” 的所谓“本地化”现象,也是我们所不愿乐见了,尤其以高档品牌为主的国际大牌应该更好地坚持原本奉行的国际行业道德操守,更多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环保理念,影响和推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升级和消费意识的提升,应该引导相对落后的同行“学好”,而不是“同流合污”跟着后进的同行“学坏”,自甘当标准的“变色龙”。当然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把中国汽车行业标准彻底与国际最先进的水平看齐。
汽车使用车和消费者的观念也得与时俱进,从偏好造型美观、配置丰富、功能齐全、性能可靠的初级阶段,转向重视汽车全方位安全概念的中级阶段,最后达到对汽车全方位环保指标的自然追求。
本文导航
汽车团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