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决停车问题 限行限购或许适得其反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研究员 张欣(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2013年8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涉及到汽车的主要有:PM2.5浓度到2017年较2012年下降25%以上,中心城区降幅达30%以上;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到2017年底控制在600万辆以内;车用燃油消耗2017年较2012年下降5%以上;研究制定提高用车成本,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公共政策;完善车辆限行政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淘汰100万辆老旧机动车(含黄标车);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到2017年底力争应用规模达到20万辆。等等。
矛盾共同体:无法“停”,难言“行”
进入2013年,“雾霾”、“阴霾”等描述天气状况的词汇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而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三北防护林”、“环北京绿化带”等早几年就已经兴建并开始发挥效用,那么大气质量为什么仍呈持续恶化状况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和车速的持续减慢。也正是由于汽车总量增加,尾气排放总量必然增加;汽车速度下降,尾气排放随之恶化,才会有此次“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出台。
来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北京市汽车保有总量增长了1.45倍,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从2003年的不足百万辆到2012年末已达390万辆,增长3.2倍。而同期汽车均速下降40-50%,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同比提高50-70%,全市城区道路交通通行里程增长60-70%。
虽然目前北京市已经对汽车全面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但是大量的在用车还基本停留在第三阶段排放的水平,其中超过15%的在用车更是排放恶劣的老旧汽车,俗称“黄标车”。因此,伴随着汽车总量的增加,尾气排放总量也是呈增加态势。
此外,鉴于汽车燃油消耗与车速呈“反抛物线”关系,汽车尾气排放随速度的提升而下降,但到一定临界点后又再度上升。因此如果车速较低或超速,对于尾气排放都是不利的。而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在汽车“停放与行驶”关系没有合理匹配和理顺的情况下,由于停车原因导致的道路微循环出现问题而引发的拥堵可谓比比皆是。这实质上涉及到了一个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深层次的问题。如果不能对此彻底加以改善和解决,仅靠对汽车的限行和限购,只会加深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此时还鼓励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这些车上路行驶同样需要占用道路资源,并不会因此改变拥堵的现状。
那么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能带来什么改变呢?
从尾气排放和环保的角度看,用新能源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替代传统燃料汽车,肯定会对尾气排放和环保带来正面的、积极的效应。但是按照《通知》的规划,到2017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应用规模达到20万辆,占同期机动车保有总量的比率还不足3.5%,而且这还是一个“力争”的目标,说明政府对此底气也不是很足。
疏堵结合:机动车总量600万辆与累计淘汰老旧车100万辆
对于《通知》中提及的到2017年北京市机动车总量控制在600万辆的目标,会对汽车业产生何种影响?汽车业是否会由此“哀鸿遍地”、“一蹶不振”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其实此次北京市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行动计划,对于汽车业还是采取了“疏堵结合”的方针,比如一方面对于全市机动车保有总量采取了限制,注意这里是机动车保有量,而非仅仅是汽车保有量。由此可以认为未来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汽车还是其他种类的车辆,只要被归在机动车范畴,就都会受到总量控制的制约。另一方面,又通过淘汰老旧汽车来实现汽车的更新换代,刺激汽车制造和销售。
按照《通知》的相关规定,在严控机动车总量的同时,还采取了淘汰老旧车的“补救”措施。累计淘汰老旧汽车100万辆的目标分解到各年为:2013年累计达18万辆/当年淘汰18万辆,2014年累计达40万辆/当年淘汰22万辆,2015年累计达70万辆/当年淘汰30万辆,2016年累计达85万辆/当年淘汰15万辆,2017年累计达100万辆/当年淘汰15万辆。其中淘汰数量最多的当属2015年和2016年,当年淘汰年分别为40万辆和30万辆,这对于京城车市无疑是一大利好。
只是这样的淘汰更多的是有利于“有车一族”,而对于“无车一族”而言,未来“拥车”恐怕将会更为艰难。
来自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7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35.4万辆,按照到2017年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的目标,未来平均每月新增机动车1.2万辆左右,这要明显少于目前每月平均2万辆的水平。在目前摇号购车中签率已达84比1的情况下,未来购车的难度将会更大。但是考虑到在用车的更新以及周边地区在京购车的状况,对于北京地区的汽车销售而言,每年30-50万辆的销量还是能够有所保障的。
未来对于北京地区的汽车经销商来说,售车将可能变成为一个附带的业务,而如何做好、做大售后服务市场,由资源型发展模式向服务型发展模式转变才是生存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