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媒体人“辨”明车市未来走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3广州车展的新锐媒体人的线下活动,我是毕然。我们今天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很多媒体老师来参加这次线下活动。首先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各位老师,他们是《中国青年报》黄少华、《经济观察报》的周和双、《北京晚报》的王洪全、《新京报》魏学珍、《理财周报》高薇、《每日经济新闻》刘旭。
新锐媒体人活动现场
这次活动与以往不同,将采用分组辩论的形式进行,每组分为一辩、二辩和三辩。辩论开始后,每组的一辩先阐述己方的立场,双方立场阐述完毕后由二辩来针对对方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以及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然后是自由辩论环节,每个人可以向对方的任何队员提问一个问题,自由辩论环节结束之后,最后是结辩阶段,由三辩针对对方的观点和己方的观点出发,总结本方的观点,阐述最后的立场。我们这次共有两个辩题,每个辩题也会选出一位最佳辩手,我们也有一份小小的礼品相送,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多多加油!
日系车在华是否实现复苏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个话题。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今年10月,日系品牌乘用车销量是12.56万辆,同比增长达到1.8倍。伴随着销量的大幅增长,日系车的市场份额也显著回升,对于日系车的飘红数字,我们可能要问一下,日系车在中国是不是已经复苏了呢?这个话题我们根据之前和各位老师的沟通,已经分成两个组,正方选择的是日系车已经复苏,这里的三位老师分别是黄少华老师、周和双老师以及王洪全老师。认为日系车没有复苏的三位老师分别是魏学珍老师、高薇老师和刘旭老师。现在有请正方的一辩黄少华老师来阐述日系车已经复苏的观点。
黄少华:我们这个论题是日系是否已经复苏,复苏的意思是恢复,我们说万物复苏春天到了,复苏就是说小草长出来了,并不意味着小草和夏天的时候一样蓬勃发展。所以我们今天的论题是,复苏是日系车自己跟自己比,不是说跟现在的德系车的发展现状来比。刚才主持人也说日系车和自己相比,9月份和10月份都已经同比翻了1.8倍,我们认为这个足以证明日系车已经复苏。我从下面四点来说日系车复苏的理由,首先就是销量,刚才主持人说了,我们10月份日系车的销量是12.56万辆,同比增长1.8倍,环比的增幅也很高。
第二个,我们从日系车最近的新车发布数量来看。包括本田、丰田还有日产等这些日系车企业都推出了很多的新车型,其实从去年的日系车遭遇钓鱼岛事件以后的急速下滑以后,日系车都进行了反思,他们也针对中国市场做了一些战略上的调整。比如说比较保守的丰田和本田都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很多新车型,包括本田的凌派、新雅阁还有杰德,就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针对中国市场推出这些非常有竞争力的车型,这足以看出日系车在中国的发展决心。
第三点,我认为跟第二点是一脉相承的,日系车针对中国市场都做出了2015战略,2020战略,他们对中国市场是势在必得的,从日系车对中国战略的调整,我们可以看出日系车已经走在复苏的道路上。当然它跟现在德系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不在复苏的道路上。
第四,我想说的是,虽然日系车在中国的表现不是特别好,可能一直跟它在全球的其他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从实力上来讲,包括丰田、本田、日产,这些日系车企在全球市场都有很大的实力。丰田前9个月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都是全球第一的企业,之前有一个业内人士做出一个判断说,只要日系车想明白,德系车在中国的日子就不会那么好过了,综上四点我觉得日系车复苏的这个立论是站的住的。谢谢。
主持人:谢谢黄老师的精彩发言,我们发现黄老师从四点,比如说像从销量上、新车发布量上以及企业的一些2015、2020战略包括企业的利润这四个大方面说明日系车已经复苏。我现在想请问一下魏老师怎么看待日系车没有复苏的这个论点的呢?
魏学珍:刚才黄老师说的有很多观点是非常对的,但是她误会了复苏这个词本身的定义是什么。它到底是正在复苏还是已经复苏,这是两个概念。刚才黄老师说现在日系车正在走向复苏的道路上,我非常赞同她这句话,这也是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日系车确确实实从9月份、10月份开始,它在向复苏的道路上迈进,但是如果说日系车已经复苏的话我认为还没有达到。刚才她谈到从销量也好、从产品也好,确实这种迹象表明日系车它想实现复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跟它最终的目标复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本身它跟之前相比,我们知道日系车出现问题,出现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去年开始因为钓鱼岛政治因素,大家对于日系车的“排他”的影响导致日系车整个在中国的销量有一些变化。去年整体来说,日系车最受影响就是8月份、9月份、10月份,所以单从1.8倍的同比来相比来说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拿现在的数据和去年最低谷进行对比,这样的比较你肯定会产生峰差。这是一个因素。
第二,我们看到在日系车9月份、10月份有一个上升的因素,但是我们看整个前10月,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也是百分之四点多,这个增幅基本上跟自主品牌差不多,还要低一点点,我们看到德系车、法系车等等这几个品牌,他们增长远远要高于日系车的增幅,他们比整个行业的平均增速是高的,甚至是日系车增幅的好几倍。从短期的话,从10月份可能美系比日系增幅稍微低一点点,从类比上来看,也不能说日系车已经恢复到了之前的,也就是风波之前的水平上。只能说明日系车正在复苏,但是不能表明已经复苏了。
第三,我们看到因为这一轮日系车下滑的因素是钓鱼岛风波带来的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这种迹象不仅没有缓和,反而还呈现加剧的(态势)。虽然很多人说中国人对外资品牌的喜爱,是多年来形成的,也有人说中国人是健忘的,但是我相信大的氛围和趋势之下,日系车后续的前景不是很乐观,所以我们认为它现在不能以短暂一两个月的表现说明它已经复苏了。
主持人:每次跟魏老师交流都会有一个感觉,魏老师每次说的理据特别充分。这次魏老师不仅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还针对对方黄老师做了相应的驳立论。我现在还是想请两边的二辩来做真正的驳立论的环节。由每个组的二辩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一些所谓的漏洞做一些攻击,或者你可以补充己方的论点的相关理据。有请王老师。
王洪全:一开始我们就说了复苏不复苏是跟日系车自己比。这是第一点。第二,是否已经复苏,我觉得主要是看它去年10月份前后那个低谷,跟那个比是不是已经复苏,我觉得这两点是我们从一开始就阐述的非常明确的观点。
我们为什么说日系已经得到全面的复苏呢?这个数据是非常有说服力的。除了刚才主持人说到的整体日系的表现以外,还可以再看看,我们这还准备了各厂商的表现,丰田汽车今年的10月份(销量)达到了8.24万台,比去年10月份增长80%,日产今年10月份是114700台,比去年大幅提升127.8%,本田汽车今年10月份(销量)是75000,去年只有39000,也是同比增长160%。这是咱们在国内主流的三大日系汽车品牌今年和去年10月前后的销量对比。
不光是这个,还有从个别车型的数据上也能看出来,本田的CRV,今年10月份销量是1.95万台,去年最低点只有5700台,现在1.95万台已经恢复到它鼎盛时期每个月的月销量,东风日产轩逸,今年10月份的销量24600台,去年10月份只有8600台,它的销量也已经达到最顶峰时期,甚至超过以前的顶峰时期的销量数据。
除了数据上,现在各个厂家对新品投放的节奏也在加快,也说明他们对市场的信心是非常足的,综上几点,我们认为日系的恢复已经达到了全面恢复的状态。
主持人:高老师您怎么看?
高薇:我阐述一个我们的观点,对方辩友有一个很大的认识错误在于日系车是可以和自己去比看它是不是复苏,但是你不能拿它的最低谷和现在去比,它有没有复苏。所谓的复苏是,它有没有达到日系车正常在市场上应该有的价值水准和消费者对它的认识。我们从B级车市场来看,日系车之前一直是B级车市场的代表,当年日系三强雅阁、凯美瑞、天籁曾经是B级车市场的王者,但我们从B级车市场明显可以看出,日系车在B级车市场的影响力极大降低。虽然雅阁、凯美瑞、天籁销量仍然表现不错,你要看到他们的价值已经退守到十几万的市场,真正反映B级车市场影响力二十多万的市场,现在反而是由帕萨特、迈腾、君威、君越这样德系和美系的对手来抢占,这充分说明日系车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其实还是有所衰减的。
我再阐述我的一个观点,我们为什么说到日系车还没有完全复苏,是因为我们说到复苏要先考虑到,为什么我们会提到复苏这么一个词,是什么导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失落,大家可能觉得客观原因都是地震、钓鱼岛事件,丰田召回,我认为这个是导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失落的一个客观的原因。但是如果你通观日系车在中国近几年的市场战略,是存在战略上的失守,主要表现在它对西部市场的开拓永远慢于德系的竞争对手,甚至可能会慢于现代起亚。
主持人:我觉得听了这么多可能双方一个是从销量上,从车型上,包括从所谓的价值取胜上一些方面做了立论和驳立论的环节。现在每个组的三辩还没有发言。我们请每个组的三辩对对方的辩友提出一个他认为最可以攻击的问题,首先请周老师。
周和双: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看什么,看市占率是比较有效的,虽然现在还没有达到前年的市占率,和去年日系车的市占率比有大幅的提升,这是一个很大的迹象。我们看到最近两年,日系车的产品稍微偏弱,今年产品会更多,这是日系车崛起的一个机会,它可能会带动自我体系的一个调整,可能更适合国内的竞争,现在可能找回这种感觉了。
我们能不能把观点更明晰一点,你认为日系车包括它的价格比德系车普遍的弱很大一截,但是我们看到了现在的日系车的价格降价幅度没有那么大了,你认为这种观点还站得住脚吗?
魏学珍:我觉得对方三位没有把议题弄明白,他们自己内部是矛盾的。少华是说正在复苏的路上,但是洪全说已经复苏了。我们的命题是日系车是否已然复苏,是复苏还是没有复苏,我们认为正在复苏的路上,但是不代表已经复苏了。这个我觉得你们是没有弄清楚的。
黄少华:我的观点是已经复苏了。实际上,无论是本田还是丰田,都已经达到去年的水平。本田10月份的数据甚至创了28个月以来的新高,不只是比去年高,比前年的销量数据还要高。我们说复苏就是恢复,高薇老师一直在说这几年日系车产品的战略比较保守,无论是从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都有一些失误的地方。我们承认日系车在过去几年做的很不好,很不够,对中国市场的判断能力都是错误的,但是正是因为去年的钓鱼岛事件让整个日系车企业它意识到这个问题,中国市场不能放弃,如果放弃中国市场它在全球不可能夺得先机。所以日系车在对中国做做调整,从几个月的销量和战略来看,我们说它是复苏,我们没有说它比现在德系车强,它的市场份额超过别的系别的品牌,但是复苏就是比自己以前好,它以前做的不好,现在比以前好我们觉得这就叫做复苏。
高薇:你不能以28个月的最高来判断有没有复苏,我们对日系车衰落的时间点不是从去年的钓鱼岛事件开始的,日系车从2010年开始,你如果看数据它的市场份额就已经在下滑。所谓日系车复苏应该放到更大的时间,从丰田召回开始,整个日系车就已经开始受到影响。钓鱼岛事件是一系列事件矛盾点的爆发,那个时候可能是日系车销量的最低点,不是说从那时候才开始衰落。
黄少华:我问对方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承认日系车现在的战略是日系车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做的最好的,他们制定的战略是他们以前没有过的?
高薇:对,我们认为日系车它是在做一个补课的工作,但是你补课不一定能够成为第一或者回到原来第二的水平。
刘旭:我想说的一点,日系车的复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补偿效应的作用在。有很多你不能说现在它的冲量是它的复苏,而是前几个月,包括从去年9月开始这段时间里面,有一些积攒了一些日系的消费者,他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之前的一段原因没有买这个车,他现在来买这个车,这个作用不能说是日系品牌整体的复苏。日系品牌的复苏看什么,就像刚刚和双讲的。和新帕萨特和迈腾来比,这也是我接下来想问对方辩友的问题。(有一句话)在迈腾上市之初,大家会拿它和日系三强来比,但是现在你们觉得新帕萨特、新迈腾这些德系B级车的竞争对手是雅阁、凯美瑞这些车吗?或者说凯美瑞的竞争对手会锁定到新迈腾、新帕萨特这个级别吗?
王洪全:消费者的积攒,我认为在今年的年初已经消化完了。到现在二季度、三季度您刚才说的积累的这些需求,我觉得今年也就是2013年1月份前后两三个月已经消化完了。
刘旭:其实在日系车鼎盛时期,我们为什么选B级车,B级车是日系传统最强的一个市场。如果在这个市场它没有很明显的复苏,你无法说明这个日系车的复苏。在B级车的市场,在它和德系车的对比过程当中,德系来占领它的市场,它完全没有打败德系车市场的可能性,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说它和自己比的确有一些提升,不管是哪些方面的提升,但是你说它已经复苏了,这个也就是站不住脚了。
黄少华:我觉得我们讨论的是日系车是否复苏,不是日系车是否已经到了顶峰。日系车比去年比前年甚至比钓鱼岛事件之前销量数据都要好,为什么它不是复苏呢,我们没有说它跟2009年或之前的最顶峰相比,我们讨论的话题不是日系车是否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高薇:你说的销量要好就代表它复苏,一直说日系车和日系车比,但是还是要放到大环境,销量都要好,但是其他比你更好,那你不能叫你成功、叫你复苏。
魏学珍:如果你们认为现在已经复苏,这些产品有一个热销的延续性,看11月份的结果或者12月份,如果销量再往上走,你们认为是不是日系车已经创造历史了。
王洪全:现在已经复苏,如果以后每个月都要更好的话。
魏学珍:那就创历史是这样吗?我们认为它正在复苏,但是没有完全复苏,正在复苏的道路上行走。10月份、11月份、12月份持续的增长保持这样的状况下,这样看过来有可能是复苏。
刘旭:存在复苏的可能性,但是不能说日系车已经复苏。
魏学珍:它正确确实实在复苏的道路上行走,但是并没有走上复苏的大道上。
周和双:您说的复苏,我们看到去年9月份开始,日系车的销量是一直往上走,而且达到的销量我们说市占率已经是达到16.7%,接近高峰20%,非得说达到20%才算复苏吗,那不能,那已经是超了德系车了。
刘旭:你的概念是不对的,不是说达到20%就叫复苏,如果它去年9月份只有2000车辆,可能达到200%,我不觉得达到200%就叫做日系车的复苏。
周和双:销量上去了不叫复苏,市占率上去了不叫复苏,还有什么叫复苏?
高薇:我不是说销量和市占率上去了不叫复苏,哪怕你是跟自己比,关键是你跟什么时候比?
周和双:我们高峰的时候20%,我们现在16.7%。
高薇:那你到20%了吗?
周和双:到20%那是超了德系车的。
高薇:没有到就显然是还没有复苏。日系车在中国有多少个企业,德系车在中国有多少个企业,你不能这么去比。
魏学珍:不能以暂时的成绩去评判它已经去达到一个结果了。
主持人:我听下来觉得正方的观点是说已然复苏,是一个完成时的概念。而魏老师的观点是在一个进行时的概念。接下来我希望所有的老师每个人用一句话来概括,每个人一句话之后,三辩再做最后的总结。首先,有请黄老师。
黄少华:我还是坚持我们的观点,复苏是跟自己比,跟自己之前的销量包括它的战略来比。从日系车9月份10月份的表现来看,无论是从它的销量、从它的新品、从它的战略,它的实力来看日系车已经复苏了。
王洪全:我认为复苏总得有一个跟它比较的时间点,就是跟它比较低点的时候去比,肯定很明显是已经复苏了。
魏学珍:日系车确实在做很多努力,希望能回到以前的状态。但是至于它能不能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第一看它自己,但是同时也要看中国的消费者买不买日系车的账。
高薇: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我认为日系车做的还是正在补课的工作,你补课的成绩最后怎么样,看你的竞争对手也看你自己,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日系车究竟能不能完全的复苏,能不能崛起,我觉得现在还没有定数。
周和双:我首先强调第一销量、第二市占率比去年呈现近两倍的增长,甚至比前年也不差。日系车的产品从技术、传播、从产品力的投放程度,密集程度,我敢说是已经超越德系车了。这个现象还不能说明复苏,什么还能说明复苏呢。
刘旭:首先日系车我们认为不管它在新车上,还是在产品战略上的努力都能看到日系车有复苏的可能性,但是有复苏的可能性不代表它已经复苏了。已经复苏了要看几点:看销量、看品牌、看市场定位,在销量上,它不管是和德系相比,还是它的增幅哪怕和美系和长安福特来比都没有一个非常非常大幅的销量上的赢数,我们认为在销量上没有一个已经复苏的说法。
第二在品牌上,不否认它的性价比的优势存在,但是你不能说因为性价比的优势,就说它的品牌战略是成功的,它在品牌上,曾经它的品牌高度是高于大众的,雅阁在鼎盛时期的品牌高度肯定是高于德系B级车的。在这个情况下,从现在往那个时候看,哪怕现在从现在往2010年、2011年看我们也不能说它在品牌上复苏了。
第二市场定位上,就像刚刚我方辩友说的,他们一直都是在做一个补课的过程,他想明白了,他想明白了不一定他赢,从以上三点非常能说明日系车现在并没有完全复苏。我们看到的日系车为了完全复苏做努力,但是在市场环境上,在竞争对手上,包括在它的全球战略上是否真的把中国当做最重要,这些都决定了它的复苏的可能性。
一线城市是否是车企主战场
主持人:我想接下来把目光放的更高一些,现在随着交通环保等压力的日益增加,各大城市已经开始逐步的限行限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车辆的增长量已经算是比较有限,这样一定会导致一线城市的车市很难再贡献以往的高销量。这样情况的出现,二三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汽车消费增长的潜力让人们看到中国车市新的增长点。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各位老师,你们觉得对车企而言,一线城市究竟还有多大风向标的意向性意义,车企是不是还应该将一线城市作为我们的主战场?
这一场是由王洪全、高薇以及刘旭组成的正方队员,反方由黄少华老师、魏学珍和周和双组成。首先请双方一辩分别阐述观点。
王洪全:我方认为虽然北上广这三个城市现在都已经是限购,但是它的销量还在,它的需求还在,它的结构仍然是中高端的车卖的比较好,对周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大,所以我方认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仍然是一些核心的厂商的主战场。
黄少华:我方认为一线城市已经不是主战场,首先销量上来看,北京、上海、广州都已经加入限购的行列,我们从去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北上广的销售数据已经在全国1800万辆里的销量占比很小。从销量上来看,已经不具备成为主战场的数据。其次从各大厂商去年包括之前的举动来看,奥迪、宝马、奔驰包括像宾利等豪华品牌都将最大的城市展厅建在成都、宁波,包括鄂尔多斯这些地方,他们已经在逐渐的向这些更有潜力的二三线市场做渠道的布局。从自主品牌来看,一线城市更是已经逐渐的推出包括二三线、四五线的市场布局。渠道的下沉必然会带来销量的增长,销量才是主战场最终的考核目标。所以我方认为得二三线市场得天下,从之前的销量数据,包括国家信息中心徐长明主任他对销量市场的占比预测是说,到2020年二三线市场的市场占比要达到55%,所以我方认为,二三线城市已经是现在车企包括他们在做一些渠道布局,在新车投放的这些举动上,已经是车企的主战场了。
主持人:现在有请双方的二辩高薇老师对己方的观点进行一些补充或者对对方一辩的观点进行驳论。
高薇:我们觉得北上广还是核心汽车厂商的主战场。什么叫主战场?大家看到汽车厂商现在把很多的精力去深耕二三线甚至三四线的市场,深耕说明了未来的布局,说明二三线、三四线城市是未来成长潜力的市场。但在同时没有任何一个厂商要放弃北上广的市场,从车企的新车战略来看,其实他们反而强化北上广市场的战略。之前我跟奇瑞的人聊过,他说在艾瑞泽7上市的时候,首先要先在一线城市站住脚。我问为什么,他说这是打品牌形象很关键的战役,只有在一线城市站住脚,才有可能在二三线城市去拓展销量,如果连自主品牌也是这么一个想法,那么合资车企在这一点上更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觉得未来的趋势其实是没有什么主战场和分战场的分别,其实是全国一盘棋,每一个市场都很重要,而不是说我只关注这个市场不关注那个市场。所以北上广仍然是核心城市,仍然是主要的战场。
魏学珍:非常感谢高薇同意我们的观点,确确实实以后的话,北上广一线城市可能不是什么主战场,我们能看到现在各个企业、分支机构也好,他们都会认为以后的话,中国的车市未来一定是在二三线、三四线市场,很多企业在开始做这样的布局。包括网络、渠道等等、开发一些产品,也是为了更好迎合消费者需求。北上广一线城市当初汽车市场刚刚兴起和发展过程之中还不是很成熟,那时二三线、三四线受制于经济或者是社会发展的能力,它是没有这样的条件和水平去发展汽车产业。到现在,首先保有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同时更加面临一个很严峻的交通、环保的压力,这样的话,这个问题会导致本身市场受一些限制。相应的,一线市场在萎缩,企业肯定是会逐渐把战略重心向更需要开拓、更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去投放。
我们拿北京打比方,它在限购之后,北京市场的销量它已经腰斩一半还不止。从之前年销五六十万辆,到现在限购后每年销二十万辆,还包括单位用车,还包括一些新能源车。从企业的销量我们能看到,汽车企业在这一块,它的份额已经是受到很大压缩。汽车企业为了保持它本身的增长和持续发展,它必然会把更多的重心往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开拓。同时在北上广这些城市里面,因为它面临一些交通、环保、社会的因素,相关部门也会限制汽车产业过度、甚至向以前一样的速度去发展。我们认为现在很多汽车企业已经把战略重心从北上广这些当初的战略重心向二三线、三四线城市发展,像成都、杭州甚至浙江县级市在那里开拓,这就是企业已经做出这样的抉择。
还有一个现象也可以证明,那就是企业市场战略的转型。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企业也会把重心从当初的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绝对的支持量更多分散到二线、三线,大家都是身有体会。
主持人:刘老师你有什么看法或者您也可以向对方的老师进行提问。
刘旭:主战场的定位不一定是在销量上,销量上毋庸置疑二三线城市它的销量提升高于一线城市。主战场更重要的意义应该是风向标的意义,刚刚魏老师说到的限购,很明确的一个例子,前两天保定单双号限行了,这还是在北上广都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所以说逃离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主战场的意义首先不是销量增长的意义,销量的增长二三线城市包括广大的四五六线城市的增长,不能说过两天二线城市也不是主战场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因为销量增长突出的地区一定是之前增长较慢的。第二,政策性的手段在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的运用比北上广要随意,包括像此前的西安、贵阳这些例子,你不能通过这些例子说明它不是主战场。到底什么是主战场,我认为主战场首先对无论是豪华车品牌还是自主品牌来讲,都需要一个品牌形象的意义。
也就是说不管在二三线城市怎么开拓市场销量,在品牌形象上不管是奇瑞也好,还是其他豪华车企也好,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的投放,包括这三个城市的品牌树立上都应该是有象征作用的。主战场的意思,它应该有一个风向标的含义。这三个城市比如后市场的发展,比如说在汽车金融等等这些方面的竞争上,北上广仍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地方。所以,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依然是主战场。
在问题上我想问一下你们认为主战场的意义只是销量上吗,在品牌上或者基于刚刚我说的这些方面,你们觉得企业会把打品牌这样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放在三线城市或者是放在其他的地方吗?
黄少华:我觉得刚才刘旭已经很好的解释了我方的论点,因为我们觉得一线城市只是一个风向标,是一个象征意义,但是主战场的概念一定是从销量上来说。因为只有销量才是考核一个车企最终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我们平时采访车企老总时,他们也都会提到,他们现在已经把重心,把二三线城市当做他们的发展主战场。对车企来说,没有销量没有利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你刚才提的问题,从品牌上来说,其实车企这个品牌树立跟销量是必然挂钩的,我刚才也提到包括奥迪、宾利,他们把全球最豪华的店都建在成都,为什么呢?因为成都是他们销量最大的城市,成都辐射的西部地区有很大销量的辐射力。为什么要把品牌的旗舰店建在成都,不建在北上广,刚才我方的魏老师也说了,北京去年可能只有20万辆,明年开始每个月两万的摇号要锐减到一万辆,北京的市场其实从量上来说已经不具备任何的竞争力,您刚才提到的二线城市如果它的销量增长也不是主战场,事实上我们看到在未来的几年里,二线城市是增幅最大也是基数最大的。包括成都、武汉、杭州这些属于二线城市,他们无论从销量的总量还是从增幅来说,肯定是中国增幅最快的地区,我们觉得只有这些市场才是车企的主战场。
周和双:我补充一下少华的一个观点,我们现在在提品牌形象,这些年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富裕程度在提升,他们对于汽车消费甚至豪华车消费购买力的等级在提升,他们也需要很好的服务,需要4S店,需要快修,对于厂家而言,他们是要把品牌形象推广给他们,他们可能要在二三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搞一个展厅,或者4S店,对于这些更有需要。厂商是逐利的,利益往哪走,他们的战略重点就往哪移。而且土地包括成本,人工成本都是相对较低,一线城市现在拿不到地了,我们看到很多中心地带的4S店已经搬到城郊结合带,已经是有向边上扩散的现象存在了。总体而言战略重点已经开始转移。至于品牌形象包括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都很重要,在品牌形象上已经谈不到谁是主战场,从销量、从经营的效果,包括利润上面可能下面的城市是更重要的一个战场。
王洪全:首先我更正一下对方的数据,去年北京销量24万辆,这个数量不正确,去年北京新车销量是58万辆,将近60万辆,当然在限号的第一年,在2011年是稍微小一些,这个数字虽然跟顶峰时期比稍微小了一点,北京的新车销量仍然是全国单一城市的最大的城市。
黄少华:我解释一下58万辆,为什么会有这个58万辆,是因为限购以后北京的经销商很难过,所以很多车企给了北京的大区一些政策,比如说允许北区的包括北京周边的城市消费者可以到北京买车,把附近城市的购买力集中到北京,只是为了缓解北京经销商的困境,北京地区每个月只有两万辆的销量。
王洪全:我们了解的情况,我说的58万是北京新车的上牌数,除了24万辆摇号,剩下三十几万辆是更新的,以旧换新。卖到外地是上的外地牌,不算到这个销量里,如果算这个销量北京市的销量比这个还要多很多。
黄少华:即便是58万辆,在1800万辆的销量中占的比例也很小。以前可能北上广在全国的销量里面能占到一多半,比如说五年前、十年前,到现在以后,北京58万辆跟江浙比,跟成都跟武汉比,它的销量还是比这些二三线城市低。另外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据,我们跟很多车企销售老总聊天,他们都会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大区制。为什么要实施大区制,以前都是营销所有权利集中在总部,但是他们现在在全国搞5个大区7个大区9个大区,他们把权力下放。像上海通用的蔡总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为什么要实施大区制,因为中国太大了,中国可能比整个欧洲都大,各个地方消费的习惯,消费不一样,所以每个大区把权利下放以后,各个大区根据自己大区的特点来做市场的推广,其实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原因:因为以前集中在总部的时候,只有北上广这几个城市,可能这些一线主力在推,但现在重点市场太多了,只有权利下放以后它才能更好做市场推广。
高薇: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什么叫做主战场,主战场是指它的标杆意义,我觉得我们的想法都太记者化了,我觉得我们看到太短期利益的东西。我为了追求销量我把我的一部分的力量放到三四线城市,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个经营者绝对不是只想一两年销量怎么提升,不只要看五年是不是销量第一,要看十年之后销量还是不是第一。
黄少华:正是因为看到十年后所以他们才要把重点下放。
高薇:未来中国马上进入二次换购的时代,我们的实验场在哪里。一系列的产业链的完善、示范性作用只能放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来完成。宝马安格上来以后,安格做的事情是什么,它做的是很前沿的一件事情,宝马在全球的发展战略,是要去寻求在中国市场的平衡。追求的是怎么样让我的经销商利益达到最大,为什么把5S店、形象店放在北上广,就是他讨论的整个产业链怎么保证。
黄少华:但是你也要看到宝马在中国已经有400家的4S店。
高薇:你还是太销量为王了。
黄少华:一定是销量为王。
高薇:如果以销量为王,北京现代比宝马是更成功的。
魏学珍:有两个因素在里面,第一个是你的品牌是为了销量做服务的,你的后市场是一定要有销量基础支撑的。
高薇:销量是一个指标,标杆作用只有销量作为指标吗。
黄少华:我觉得从车企来说,作为一个经营主体,一定是以销量为目标的。
高薇:如果做销售的人,企业拿销量考核OK没问题。
黄少华:销量一定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高薇:如果做到再高的位置上,只看销量这个企业是有危险的。
黄少华:你提到的奇瑞是很好的说明,为什么,因为自主品牌太难了,自主品牌现在已经蜗居在中低端五六万块钱,七八万被合资品牌占领,所以它必须反过来占领一线城市。
高薇:它不是这个理论,我要先在一线城市立住品牌,二三线城市有模仿效应,我看北京人买什么,OK,这是好车。格局要放大一点。
周和双:我向正方提出一个问题,拿下北上广市场就能拿下整个个中国市场吗?
刘旭:没有拿下任何一个市场的说法。
高薇:不是,但是很多厂商觉得我在北上广市场,在新车方面我的布点已经布的很完善,我现在加紧去三四线城市布点,但是不代表整个产业链在北上广完善了。
王洪全:我们不否认二三线市场、三四线市场有潜力。
魏学珍:你们在混淆一个概念。北上广这种城市,它的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如果按照绝对值的比,肯定是比天津比保定要强,品牌肯定是为销量做服务的。后市场一定要有销量做支撑,没有销量做支持,哪有保有量。
刘旭:恰恰说明北上广是主战场啊。
魏学珍:打比方说,很多企业会做公务车的采购推广,他向公安部卖了5辆车,它希望有一个带动效应,但是企业的重心绝对不会把公安部作为销量的主战场。
刘旭:你还是说销量的主战场,我说的是企业的主战场。
黄少华:对企业来说销量是为王。
魏学珍:对整车企业来说,销量是最核心的,至于你说的售后或者后市场,不是它本身它追求的着重点。
黄少华:作为经营主体,销量一定是衡量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指标。
高薇:有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
周和双:如果销量不能作为指标,那请对方指出什么能作为指标。
高薇:你在北京卖掉一辆车,太原的人看到以后可能对它有示范作用,如果看到成都人用这个车,太原人会考虑吗。这就是北上广的标杆意义。
刘旭:你们提出来销量是主战场的唯一考核,
周和双:不是唯一考核,是最重要的考核。
刘旭:对于我们来说主战场是一个共同的概念,这共同的概念里面包含销量。
黄少华:你们觉得销量是不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刘旭:不是。
魏学珍:整车企业现在还没有或者说不能放弃北上广一线城市,因为确确实实这些城市,它的品牌影响力,或者有一些示范性作用,比方在北京有政治示范效应,在上海也有这样的带动效应,但是你这种效应不能代表这个企业它就把这个城市依然作为主战场。
黄少华:我们两方意见应该是一致的,我们也觉得它是象征意义,是一个风向标的城市,但它不是主战场,主战场一定是以销量、以它利润来作为考核。
高薇:即使是从销量的角度来考核,北京依然是去年全国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你不能拿几百个二三线城市和三个一线城市。
周和双:那我们拿什么和北京比。
主持人:我现在听下来,正方老师基本上是以车企的品牌的效应来作为自己的立论的观点所在,反方主要以销量这块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现在我也想请除了三辩以外的两位老师也是用一句话表示最后自己的观点。
黄少华:我方认为销量一定是考核车企是不是把这个地方当做主战场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品牌是为销量服务的,只有销量增长了,利润增长了,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才有可能有往前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认为一线城市已经不是主战场,二三线城市才是车企的主战场。
魏学珍:我觉得你们一直在混淆一个概念,你们认为北上广一线城市不是主战场就意味着彻底放弃它,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虽然这个城市它可能不是主战场,但是它依然比较有标杆性或者是影响这个市场,只不过它会把更多的重心和战略目标放在更具潜力和更具发展的动力城市,放在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更多只是说在品牌的影响力方面做推广和发展。
王洪全:我觉得像北上广一线城市消费结构偏向中高端,中高端的品牌肯定一直是一个主战场。北上广一线城市对周边的城市会有一个辐射带动作用,包括销量,比如说一些进口车,像北京这样的地方,高端的进口车,周边山西、河北都可能到北京来买,限购也没有使这方面的需求减弱。一线城市既有销量又有需求,消费结构又好。它又有标杆意义,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主战场。
高薇:我们的讨论问题是北上广等是否仍然是核心厂商的主战场。对此我们认为仍然是。我们没有偷换概念,你们的辩题应该是它不是了,我们认为它仍然是。仍然是的概念不代表我们不重视三四线市场,但是北上广的核心意义还是存在。
主持人:现在我们应该请最后的双方三辩做最后的结辩陈词。
周和双:我们现在衡量主战场的重要因素就是一个现在和未来,现在能赚钱的地方,我们肯定要重点来打这个战役,未来增长潜力在哪,现在要重点布置。现在增长潜力在哪,在下面的市场。随着消费人群的富裕程度在提升,北京上海也形成了压力,包括环保、拥堵的情况和未来的增长潜力是逐渐在放弱的。这种现象像三线城市购买力完全在上来了,包括未来的增长潜力甚至在往四五线往下走,厂商在那肯定是要重点布置。
刘旭:我方的观点是北上广依然是核心汽车厂商的主战场。首先先说一下对方的立论不成立的地方,刚刚少华说品牌为销量服务的,我们认为品牌是可以带动销量的。如果现在不在一线市场来做品牌或者提升这个品牌,它对于二三线或者四五六线城市的销量服务作用一定是让大幅减缓。销量一定是品牌带动起来的,销量是一个短期的可增长的行为,但是品牌是一定要长期做的,品牌长期在哪做,在一线城市做。所以在品牌的概念上,核心城市依然是主战场,这个是一个观点。
另外在带动效应的情况下,其他的城市销量的增长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从零开始或者从几千几百辆开始,这样的增长企业会把它的销售策略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实验过的销售策略放到下面的城市去做,来去保证一个销量的增长,但是它依然是在模仿一线城市。它的这种模仿并不能说明它是一种销售政策或者是怎样的一个主战场。主战场的意义第一在品牌上,第二是在这些新的销售政策也好,产品推广也好,品牌建立也好,这样一个综合的概念的实施。所以它不管是风向标的含义还是实验的含义,这些东西以后会放到下面的城市,这些东西首先在核心的一线城市来做了,这个也是主战场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含义。
最后我想说,肯定会有全国一盘棋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一定是销量上面的全国上面的一盘棋,不大可能是品牌,一定会有重要的城市,这几个重要的城市一定是在一线城市,你们说品牌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品牌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最具意义,甚至比销量有意义。
主持人:我觉得可能暂时我们不太能有一个正式的结果,我希望把这个结果交给我们的网友,我会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在网上,看大家对各位老师的观点的支持率到底如何,而后续我把这个东西回馈给大家。谢谢各位老师来参加我们活动!
本文导航
- 第1页:新锐媒体人“辨”明车市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