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一口螃蟹好吃吗?听这些车主怎么说
[ 新闻] 中国新能源市场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那段时间,新车新技术与新市场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万分期待。但受制于研发水平,第一批进入市场的产品大多避不开空间小、安全配置低、续航里程短等致命槽点,且都是8万元以内、定位微型车/小型SUV的新能源车型,人们给这类产品起了个外号“国民车”、“占号神器”。
随着近两年新能源技术的日益升级与完善,“占号神器”、“国民车”们逐渐退出舞台,各家车企都在尝试推出更高级别的车型,涉水高端化。但是从2019年至今的形势来看,仍有部分企业对8万元以下的低价车型情有独钟,并且拥有一定的用户群体。
想必会有很多网友好奇,什么样的人会选择这类车型?家里有燃油车的尚可理解,低价新能源车可以起到一个“换岗”作用,但将其作为家庭第一辆车的人群又是出于怎样的考量?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类车型的消费市场,我将从车主入手,了解他们真实的购车心理。
30秒阅读全文:
★ 性价比成为诸多车友的主要购买原因;
★ 小毛病较多,令多数车主头疼;
★ 不会推荐身边人购买占比较高;
★ 日常通勤成为这类车型主要属性;
★ 提升性价比的同时,需坚守产品品质;
★ 寒冬之下,手起刀落没有怜悯。
● 性价比成为最大卖点
续航里程成为“最后的遗憾”
随着各家车企的研发技术日益完善,也随之衍生了很多配置更丰富、续航里程较高以及外观、内饰设计更年轻时尚的车型。谈到这些,我面前的小文有些后悔买车买早了。
“2015年那会儿买一个新能源汽车回家,街坊都说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小文说到这儿有些得意。“没办法,年轻就想赶时髦,再加上摇号好几年也没中签,没跟家里人商量,就改变策略之间换摇新能源,没想到很快就中了。”
“中签一刹那很激动”,小文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说,“由于手头预算有限,那时候可选的有北汽EV(参数|询价)系列、奇瑞eQ、知豆D2、众泰Z100等等。相比下来,不论是奇瑞品牌的口碑、续航里程还是外观配置,都还挺吸引我的,所以最后落地将近8万元,我把这款车开回了家。”
刚开上新车自然是兴奋的,但小文说,烦恼也来的很快,“其实在第一年的时候,我用这款车还挺满意的,还推荐街坊也买了一台。200km的续航里程,基本能够满足我日常的通勤。但开了两年之后,我的车也开始时不常的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异响、续航里程每况愈下,压缩机故障、车门异响等等。”
与此同时,新能源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新产品纷至沓来,让小文有了新想法, 他告诉我,现在已经把这款车挂在了二手车平台网站上,准备卖掉换车了。
当时他是因为性价比买的这款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突出的优点已不复存在,由于电池的老化,甚至连最基本的日常通勤都难以满足。
车辆品控差让个别车主放弃这个区间车型
放弃旧车转投“新欢”,小文并不是个例,在我跟小文闲聊的时候,小张闻讯驾驶着他的长安奔奔EV赶来。在聊到8万元左右价格区间车型的时候,俩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在他们这圈子里,基本大家都是图性价比去购买的这类车型,但也应了那句老话说的, “一分价钱一分货”,他们的爱车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这款长安奔奔EV是2018年12月买的,不论是外观还是续航里程相比小文那个要强不少。”小张说,“可新鲜劲还没过,这个车就接二连三的出问题,截至目前这款车已经更换过一次驱动电机、两把遥控钥匙。更别提轮胎,因为鼓包已经把四条胎全换了。”
小张越说越气,而顺手拍了拍自己的车顶,他最不满意的还是续航里程。“买的时候说的好听,续航里程300左右,但实际上夏天实际续航只有250-260km,冬天更惨,续航才180km(开暖风的时候续航140km左右)。”说这话时,小张的奔奔EV才开了不到两年。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一定会增加一部分购车预算,不会再考虑这个价格区间的车型了。”小张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旁边的小文对他的说法也表示百分百赞同。
不单是这两位采访对象,通过我此前与网友互动中也得知,购买8万元以下纯电动入门车型的消费者,在购车原因以及主要用车场景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大多为性价比以及上下班代步。
因为他们的年龄大概在26-34岁之间,恰巧处于社会的新力量和中坚力量,并且已经脱离父母的经济补助,工作三四年攒下的积蓄恰好能够购买10万元以内的车型,而那些仍旧推出低价车型的车企,瞄准的正是这一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