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详解欧盟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
[ 资讯] 最近,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一事引起了各方关注。在欧盟眼里,全球市场充斥着廉价的中国电动车,它们因为有巨额补贴才能给出那么低的价格,这严重扭曲了欧洲市场的价格体系。
不是,这又是什么歪理?行了,今天就说说欧盟这“反补贴调查”,看看他们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是真能压制中国电动车!
■ 哪些车企会受影响?
看欧盟的思路,想要揪出一个典型,那这家中国车企需要满足,在中国生产汽车,出口欧洲,且销量还得不错才行。这么排除一下发现,也就上汽旗下的MG还勉强满足。2023年上半年,其在欧洲市场销售4.5万辆新车。
『数据来源:崔东树』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7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4万台,达到96%的强势增长。但说实话咱们中国车企出海情况虽然增长迅速,但在欧洲目前还没形成规模。从乘联会数据来看,欧盟市场这边除了上汽外,吉利、比亚迪等表现比较出色,但其在欧洲销量占比也是非常低,就算欧盟搞事,也不至于影响车企的正常发展。
当然,反补贴调查也影响到了特斯拉、华晨宝马、smart等车企,欧盟真是狠起来连宝马这些自己人也干。这些车企的情况是,通过中国工厂向欧盟出口汽车,但有外资背景。特斯拉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此前特斯拉确实是通过上海工厂向欧洲出口老款Model 3,另外还有9月刚上市的新款Model 3,这款车目前仅在上海工厂生产,这些汽车会受到欧盟的调查。但家人们,特斯拉它是个美国独资车企,这些事还是让马斯克去操心吧。
而华晨宝马、smart、易捷特的背后有欧洲企业,相信宝马、奔驰、雷诺-日产也不想让这回旋镖扎自个儿身上。有专业人士指出,欧洲本地的合作伙伴能在这次调查中贡献很多力量。
■ 我方无所畏惧
欧盟虽然闹得如火如荼,但我方从上到下保持一个态度:不满,但不怕。
商务部强势回应: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
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欧盟方面采取的有关措施不利于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相关厂商方面,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近日表示,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了反补贴调查,但是比亚迪将继续推动公司在欧洲实现强劲增长。“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需要以透明和开放性分享信息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我们不担心欧洲正在进行的任何调查。”李柯说。
而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个人公众号表示,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反补贴调查。
『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新闻发布会现场人山人海』
按照欧盟的节奏,此次针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可追溯至2018年。但相信大家都知道,从2018年底开始,我国新能源车的地补就退出了;而国补在经历连续退坡后,2022年底已经完全退出。经历过这一切的朋友们也都清楚,早期确实是有一些“工业垃圾”骗补,但近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已经进入纯粹的市场竞争时代,在慕尼黑车展上,也有多家欧洲厂商承认中国新能源车确实领先。
『比亚迪海豹(参数|询价),售价4.49-5.099万欧元』
上文提到的进入欧洲市场的几家车企,也没有一个是好惹的,比如比亚迪,同样的车在欧洲卖的比国内贵多了,咋能说人家是“廉价中国电动车”呢。因此欧盟称中国新能源车“廉价”、“纯靠补贴扰乱市场”,显然不成立。
当然,欧盟既然开始行动,中国车企也必须面对。媒体《财经十一人》指出,欧盟反补贴调查程序非常紧凑,一旦启动,中国企业在未来12—13个月内都将处在高强度的应对工作中,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同时,政府层面的支持,欧洲进口商和下游用户的配合,都对应对调查有重要作用。并建议中国车企积极主动地参与本次反补贴调查,专业顾问团队尽早介入,此外一定要重视欧盟当地合作伙伴的力量。如果调查结果不理想,企业可寻求欧洲法院的司法救济。
■ 散装的欧盟,内部都没达成统一战线
『图片来源:B站UP主』
事实上,本次针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中,欧盟内部都没达成一致。其中法国表现的相当热络。其在反补贴调查决定的一周后,就公布了购买电动车奖励政策的新规定。规定将审查每一辆电动车的“碳足迹”,这套东西包含了从车辆下线到交付用户的每个环节,中国电动车在物流运输上就不可能拿高分,因此十分被动。有报道称,早在6月份,法国就开始推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但德国的态度却相反,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表示,“我们应该避免与我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间的任何紧张关系。我们应该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制裁和关税”。“如果欧盟的举动最终导致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可能会对我们的业务产生更大的影响”,宝马CFO沃尔特·默特尔表示。
究其原因,不过是一句古话——屁股决定脑袋。目前法系车在中国的情况有目共睹,以Stellantis集团为例,其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印度及亚太市场包含合资公司在内才出货9万台,但在欧洲出货147.8万台,北美也有102.3万台,中国市场对其的影响甚微。但德系可不一样,中国市场BBA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宝马的家在中国”这话可谓是掷地有声;此外,中德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颇多,光大众一家,就投资了江淮、国轩高科、小鹏等。
而在欧洲本土,根据eu-evs,欧洲14国1-8月新能源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依次是特斯拉(12.3%)、大众(8.7%)、宝马(8.1%)、奔驰(7.4%)、沃尔沃(5.7%)。由此可见,德系新能源车在自己的老家至少地位稳固。
■ 这套路有股熟悉的味道
怎么看欧盟这套操作,都有股子熟悉的味道。十年前光伏产业的“双反”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印象,我记得当时我刚入大学,此事在学生中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目前该事件有一个单独的百科词条,这里直接引用:2012年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产品范畴超过此前美国“双反案”,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欧盟对华发起的最大规模贸易诉讼。
中国方面当然不会任人欺负,反手在2013年7月宣布应中国酒业协会请求,启动对欧盟进口葡萄酒的“双反”调查,一下就拿捏了法国。后来,在中欧双方密集博弈之后,欧委会于2013年7月27日宣布,欧盟与中国就光伏贸易争端已达成“友好解决方案”。
站在10年后看当年的光伏双反,虽然让中国光伏产业肉痛,但在重压下,中国光伏产业却也实现了产业升级,实现了在当地建设工厂、建设供应链等本土化发展战略。这对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也有借鉴意义。另外,欧洲也不是仅针对中国,当初物美价廉的日韩车企也受到过针对,甚至那时候欧盟甚至还没出现呢。后来的结局大家也看到了,日韩企业通过本土化+全球化,成功地在欧洲打出一片天,近期数据显示,丰田现在已经是欧洲市场上销量第二大的汽车品牌。日韩的经验同样值得中国车企学习。
■ 写在最后
说一句比较龙傲天的话,这年头强者注定受到针对。但这种针对也能成为动力,促进中国车企在欧洲的良性发展。虽然目前中国车企在欧洲还未起势,但风起于青萍之末,如今的中国车企不可小觑。因此送欧洲人一句话,该来的总会来,与其迂回婉转,不如正面接招!(文/ 邢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