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款不同车型车内防雾霾实测体验 车内抗霾
第四台测试车辆:雷克萨斯ES350
雷克萨斯ES350
雷克萨斯装备的系统名为“NanoeTM微水离子发生器”,从驾驶员侧的前中央通风口,自动向车舱内释放20纳米至50纳米直径的含带电离子的水微粒,持续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湿气,达到净化空气和抑制异味的功效。车主可在“外界空气模式”、“再循环空气模式”和“自动模式”之间自行切换。在“自动模式”下能够检测废气和其他有害微粒物质。(以上介绍引用自官方)
雷克萨斯ES350测试过程:
雷克萨斯ES350实时车内空气PM2.5检测指数--图1
雷克萨斯ES350实时车内空气PM2.5检测指数--图2
总结:雷克萨斯搭载的是“NanoeTM微水离子发生器”系统,启动后第一次检测结果为257微克/立方米,仍属于严重污染标准,第二次检测结果降低至165微克/立方米,第三次为47微克/立方米,也是呈现出很明显的递减趋势。在测试结束时,检测仪指数为7微克/立方米,达到优秀级别。
第五台测试车辆:北京现代伊兰特出租车
北京现代伊兰特出租车
众所周知,出租车上配置极少。除了最基本的空调循环系统外不会再配有其他额外配置,这与大部分私家车特点相符合。这也是我们今天找来出租车作为测试的另一个目的,更符合普通百姓用车生活状态,没有了动辄几十万的豪车上的各种过滤系统,是不是也能拥有理想的车内环境呢?我们也来一探究竟。
北京现代伊兰特出租车测试过程:
北京现代伊兰特出租车实时车内空气PM2.5检测指数--图1
北京现代伊兰特出租车实时车内空气PM2.5检测指数--图2
北京现代伊兰特出租车实时车内空气PM2.5检测指数--图3
总结:在测试开始前,在场很多人对没有装备额外空调过滤装置的出租车表示出担心,担心它的车内PM2.5浓度指数会很难降下来。事实又会如何呢?对出租车的检测标准我们没有降低,也是全部车门打开在通风状态下保持15分钟,然后关闭车门在车内测试。同时我们还询问了司机师傅,这台车的空调滤芯自去年8月以来还没有更换过,这种情况恐怕吻合很多车主的日常使用,不注意对这些细节的保养。(这个习惯很不好,空调滤芯使用很长时间后就会藏有很多细菌和杂质,严重影响空调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检测开始前,出租车内的PM2.5浓度指数为312微克/立方米,属于严重污染程度。打开空调,使用内循环模式,第一次检测结果为228微克/立方米,第二次检测结果为189微克/立方米,第三次检测结果为111微克/立方米,在经过第四次检测后达到了69微克/立方米,此时已属于良的级别。最终在测试结束时,空气指数为16微克/立方米,同样属于优秀级别。对于这个结果之前持怀疑态度的同事表示有点惊讶,看来即便是没有额外空调过滤装置的出租车使用内循环,也可以阻隔外界污染源。
但我们也注意到,出租车的检测耗时最长,浓度指数变化也是最慢的。同时它也并不具备像负氧离子,花粉过滤这样的功能。
在我们所测试的这5台车型中,除去伊兰特出租车以外,其他车的车况都出良好状态,普遍行驶里程在2万公里前后,而DS的车况则要更好一些,当然它们也都是试驾车,所以不能用一般车的评估办法去衡量。不过总体来说VOLVO的净化技术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而紧随其后的是英菲尼迪Q70L,它的净化速度以及功能也很强大,雷克萨斯ES350的表现也不俗,只不过似乎在反应上没有那么的出色,而DS5也配备很多功能,只不过在4台车当中,空气转好的速度相对是最慢的。
总结:
1.在雾霾污染较重的气候中,驾车行驶务必使用内循环,可以阻止大部分车外污染源传入车内。车内装备的空调过滤装置,在对抗雾霾及其它恶劣天气时有明显的作用。
2.在具有空气净化装置的车型上请保持装置处在开启状态,每个厂家的名字有所不同,但功能却无一例外的是通过净化装置处理,来有效保持车内空气质量,给驾乘人员最大的保障,可以说殊途同归。
3.以出租车为代表性的绝大部分家庭用车虽然售价不高,可能不配备有额外的空气过滤净化装置,但通过使用内循环,也能获得比较理想的车内空气环境。所以低配车型也不要慌,保养好是关键。
4.无论是几十万的豪车还是配置很低的出租车,都需要注意对空调过滤装置和机油过滤装置的日常保养,做到及时清洁,更换。才能在雾霾这样的天气来袭时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而在现实中我们遇到了很多车主都忽略了这一点,空调滤芯经过一个冬季和夏季的使用依然不换,开启时会散发出一阵臭气,这样的使用习惯,即便配有再高级的系统也是徒劳。
5.回到我们今天的测试初衷上,抵抗雾霾。雾霾从何而来?完全归咎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发达国家的机动车保有量远超中国的大城市,但PM2.5指数却远低于国内。但不能否认的是,机动车拥堵肯定会增加对空气的污染。所以在此我们呼吁,少开车,文明开车,建议大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和绿色交通工具出行,为我们共同的蓝天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