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
● 底盘对比
今天上阵的各位选手虽大都是各自品牌的“入门级”SUV,但头顶豪华品牌的光环自然在机械结构上不会马虎,亦或者说它们的悬架结构是否能像驾驶质感一样,相比一般品牌能否更加优秀令人期待,这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 前悬架:整齐划一麦弗逊
若干年前,有些豪华品牌入门级别的SUV产品还带有同时期纵置平台轿车的不少特点,但时光荏苒,消费者对于这些车型的诉求变得趋于理性。相比出众的操控性而言,舒适宽大的驾乘空间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它们之中的一部分由“纵”改“横”,另外一部分诞生之初即来自各家横置平台。
肉眼观察再平直的路面实际上也都有一定起伏,车辆行驶过程中就会对底盘与车身产生垂直的力,弹簧、减振器以及衬套存在的意义就是保证操控性的同时,削弱不必要的振动。不同的悬架有各异的设计取向,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是目前市面上兼顾效果与成本最理想的选择。
麦弗逊式前悬架在车身总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乘员舱空间,还有益于车头布置更多的吸能结构,这对提升碰撞安全性至关重要。当然缺点同样明显:结构特点使其更难抑制制动时的“点头现象”。
另外这样的结构意味着相关连杆和球铰的载荷明显更大。当然先天弱点并非无法避免,弹簧与减振器的搭配通过调校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操控性,这也是这些豪华品牌入门SUV开发时的必修课。
今天的汽车大部分驱动系统由于装配需求、车身承载需求、刚度需求都并非直接固定在车身上的,而是需要与副车架相连。除此以外,它还有连接控制臂,承托转向机构、稳定杆、差速器等等部件或总成的职责。
另外近些年开始快速普及的全框式副车架也能在车辆发生撞击的时候起到一定吸能作用,上面的连接结构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引导撞击力分散的效果。从材料上看,这些SUV大多采用钢制材料,部分车型在连接件上使用了铝制材料以减轻重量。
与IT领域相似,汽车领域也有着类似的摩尔定律,10年时间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成功的从豪华品牌旗舰独享变成了如今的普通品牌小型车亦可配备的技术。不过虽然机械结构或原理类似,但豪华品牌针对车型的调校以及拓展功能仍旧有着不小的优势。
本文导航
- 第1页: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
- 第2页: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
- 第3页:各有所长 豪华紧凑SUV横评(大灯&车机)
- 第4页:各有所长 豪华紧凑SUV横评(大灯&车机)
- 第5页:各有所长 豪华紧凑SUV横评(大灯&车机)
- 第6页:各有所长 豪华紧凑SUV横评(大灯&车机)
- 第7页:各有所长 豪华紧凑SUV横评(大灯&车机)
- 第8页:各有所长 豪华紧凑SUV横评(大灯&车机)
- 第9页:各有所长 豪华紧凑SUV横评(大灯&车机)
- 第10页:各有所长 豪华紧凑SUV横评(大灯&车机)
- 第11页: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
- 第12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13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14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15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16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17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18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19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20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21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22页: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
- 第23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24页:并驱争先 豪华紧凑SUV横评(动态篇)
- 第25页: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
- 第26页: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
- 第27页: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
- 第28页: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
- 第29页: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
- 第30页:逞妍斗色 豪华紧凑型SUV横评(静态篇)